打擊網絡亂象需要持久發(fā)力、重拳出擊。3月1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下簡稱“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披露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重點任務,打擊網絡謠言,整治MCN機構信息內容亂象,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整治應用程序信息服務亂象,進一步規(guī)范傳播秩序,算法綜合治理,整治春節(jié)期間網絡環(huán)境,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等網絡亂象成為熱點方向。而2021年的互聯網用戶賬號運營專項整治行動,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也要繼續(xù)開展、深入推進。
全面清理違規(guī)直播和短視頻
“近年來,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發(fā)展非???,出現的問題也不少”,在3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fā)布會上,盛榮華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關網絡直播和短視頻。
短視頻和直播,已經成為中國網民普遍選擇的休閑娛樂方式,也成為電子商務維度重要的銷售渠道。以短視頻為例,Questmobile發(fā)布的《2021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大報告》顯示,2021年12月,短視頻行業(yè)活躍用戶9.2億,同比增長5.5%,月人均使用時長53.2小時。短視頻行業(yè)總時長占全網總時長25.7%,超過即時通訊,成為占據用戶網絡時長最長的行業(yè)。
盛榮華表示,“促進發(fā)展和規(guī)范管理并行,會同有關部門印發(fā)一系列制度規(guī)范,持續(xù)加大違法違規(guī)問題的處置力度”。
具體方向上,盛榮華在會上表示,將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guī)直播和短視頻;從嚴整治激情打賞、高額打賞、誘導打賞、未成年人打賞等行為;堅決遏制借未成年人牟利,通過直播、短視頻打造“網紅兒童”等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現象;全面整治劣跡藝人違規(guī)復出、被封賬號違規(guī)轉世;嚴懲偷拍跟拍、搭訕騷擾、虛構自殺等各類無底線蹭流量,進行違規(guī)變現行為等。
而針對MCN機構,盛榮華也表示,將集中整治MCN機構及其旗下賬號炮制蹭炒輿論熱點、引發(fā)群體對立、欺騙誤導網民、發(fā)布三俗信息、利用未成年人牟利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督促重點網站平臺建立MCN機構分級管理制度,通過平臺MCN機構入駐協議,明確MCN機構信息內容業(yè)務活動標準和責任,加強日常監(jiān)管,定期開展培訓,加強信息披露,建立專門舉報受理渠道,強化違規(guī)處置。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直播、短視頻等領域亂象頻出。就在剛剛過去的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了聚享互娛傳媒公司、華億播商貿有限公司、億泰傳媒公司存在由男子冒充女主播,誘騙用戶刷禮物、打賞,專騙粉絲的行為。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此次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會對此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進行全面整治,還直播、短視頻平臺一片“凈土”。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發(fā)展,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也將未成年涉及的網絡環(huán)境納入到重點關注的領域。盛榮華表示,將實施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整治專項行動,著力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安全干凈的網絡環(huán)境,重點清理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妨礙青少年上網學習的不良信息,重點整治涉未成年人網絡亂象;督促網站平臺進一步完善和推廣青少年模式。
給謠言打標簽、懲源頭
謠言是互聯網公害,對正常網絡輿論秩序造成嚴重破壞。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局長張擁軍表示,2022年擬采取四方面措施:清理存量、抑制增量、懲治源頭、協同治理。
在清理存量方面,網信辦擬組織網站平臺對已經認定的網絡謠言信息進行清理,防止其反復傳播,重點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民生科普等領域的謠言信息,開展一次全網清理,打上標簽,作出明示,讓這些謠言信息沒有藏身之處。
針對網絡謠言的源頭,張擁軍表示:“要建立溯源機制,對首發(fā)謠言信息的平臺和賬號加大懲處力度。發(fā)揮‘黑名單’作用,對多次發(fā)布傳播謠言信息的賬號主體予以嚴厲懲戒,全網禁止注冊新賬號。對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要移送有關部門依法追究責任。”
在網信辦公布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十大重點任務之后,針對治理網絡謠言,微博就宣布,“近期,俄烏局勢和國內疫情等熱點事件頻發(fā),站方在加強違規(guī)信息排查處置的同時,發(fā)現仍存在個別冒充當地網友發(fā)布和傳播不實信息的行為,站方將于未來一周上線‘用戶個人資料頁展示近期發(fā)帖所在地’功能”。
網絡暴力亦是治理重點
另一個被網友關注的問題是網絡暴力。在2022年初,“清朗·春節(jié)網絡環(huán)境專項整治”對網絡暴力進行了重點整治,“今年以來,累計清理相關有害信息87.9萬條,處置違法違規(guī)賬號4.1萬余個”,張擁軍表示。他亦承認,這個問題確實很容易反彈,也不是一打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的,需要從機制上、從長遠的制度建設上來解決問題。
基于此,網信辦決定:精準識別處置、加大懲治力度、強化用戶保護、暢通舉報渠道。具體到加大懲治力度方面,“在清理違法違規(guī)信息的基礎上,針對參與網絡暴力的賬號,督促網站平臺采取批量禁言、暫停私信等處置措施,防止網暴升級蔓延。研判行為性質,對其中首發(fā)、多發(fā)、煽動發(fā)布網暴信息的賬號,采取永久禁言、關閉賬號等措施,對涉嫌違法犯罪的,移交有關部門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張擁軍說。
2022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就網絡暴力治理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TCL創(chuàng)始人李東生建議:國家要完善網絡暴力的相關司法解釋,針對打擊網絡暴力進行專門立法;加大對網絡暴力責任主體的懲治力度,將情節(jié)嚴重的網絡暴力納入公訴;明確各監(jiān)管部門職責權限,落實網絡平臺主體責任,有效提升網絡暴力應對的效率。
此外,網信辦相關人士還就算法濫用、央視“3·15”晚會揭露的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等亂象的整治策略詳細做了介紹。
具體到網絡水軍偽造或篡改評論等行為,北京國際律師事務所主任姚克楓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些行為在我國法律中是明確禁止的,會面臨行政處罰?!斗床徽敻偁幏ā?虛假宣傳)第八條、第二十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違反經營者誠實信用原則、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第四條、第八條、第二十條都有針對網絡水軍刷單行為的詳細要求”。
“其實,在網絡上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相關管理部門也對其進行了治理,但是效果可能并沒有達到預期,所以這次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力度的整治甚至可能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也會形成一個長效機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中國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如是說道。
隨著十大重點任務的公開,人們除了關注具體監(jiān)管內容外,還尤為重視相關措施能否起到實質性作用。在張京成看來,對以上內容的監(jiān)管整治確實會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對于網絡不良信息的查處首先是靠機器來識別,可能會有漏網之魚,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從具體執(zhí)行上要加大查處的力度,例如涉及到牟利的直播,要在經濟上給予其處罰。(記者 魏蔚 吳其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