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_精品久久午夜电影_a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品善_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經濟學家把子女稱為“消費品”?孫玉良:如此勸人生育是時代怪胎


【資料圖】

文|孫玉良

中國將失去一項所謂的“殊榮”,“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殊榮。據媒體報道,聯(lián)合國或將于2023年4月下旬官宣這一消息,印度將取代中國獲取這一“殊榮”。

聽到這一消息,我長出了一口氣,中國的人口增長終于在14億時剎住了車。中國的人口專家們,早在中國人口七、八億時就著了急,感嘆中國人口太多了,與經濟不相適應,這么多人,穿衣吃飯都成問題,談何發(fā)展?為了給人口增長剎車,中國自1971年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1978年計劃生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1982年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被寫入憲法,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全國各地的計劃生育工作如火如荼達到高潮,“只生一個好”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中國的計劃生育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令那一代人沒有想到的是,風水輪流轉,八億人口時喊人口太多了,增長到14億人口后,同樣是人口學家,卻又為年輕人不婚不育著了急。很多地方為了促進年輕人結婚、生育,出臺了很多優(yōu)惠辦法,鼓勵年輕人生二胎、三胎的政策也被推了出來。為了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孩子,各種各樣的理由可謂煞費苦心。最近最火的是經濟學家陳文玲,她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總經濟師,苦口婆心地勸年輕人結婚生孩子,不聽她的就是犯了錯。陳文玲說“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但她給出的理由很奇葩,她站在經濟的角度看生育子女,認為生兒育女也是一種“投資”,且能給人帶來“長久回報”。她把子女看做冷冰冰的“消費品”,且是“長周期的消費品”、“能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就差說出“想致富,生兒育女是條路”了。

對于陳文玲如此勸人生育,背生寒意。對于年輕人結婚、生育問題,我有如下觀點:

第一,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人類的本能,讓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唯有結婚、生育可以做到。所謂飽暖思淫欲,只要年輕人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結婚、生育自然就會提上議事日程。至于個別的單身貴族、丁克家庭、“同志家庭”不必在意,那畢竟是極少數(shù),不是主流,包容他們就是了。現(xiàn)代社會會誕生各種不同的婚育觀念,不足為奇;

第二,年輕人不婚、不育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五個;第一個是客觀上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失調,中國有幾千萬光棍是避不開的慘痛現(xiàn)實。鼓勵婚育除了讓這些光棍陷入“內卷”,還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二個是經濟原因,在“內卷”競爭中勉強找到另一半者,因為買不起房子、車子、付不起高額彩禮而結不了婚,擔憂無力給孩子美好生活而不愿多生育;第三個是當代社會離婚率太高,白頭偕老的越來越少,讓年輕人沒結婚便有了恐婚癥。現(xiàn)在已經有“家庭解體”的趨勢,有人提出一夫一妻違反人性的觀點;第四個是富人占有了太多的女性資源,二奶、三奶、情婦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被曝光出的某貪官竟霸占著100多位情婦,令人咂舌。而非婚生育子女合法登記客觀上鼓勵了這種現(xiàn)象,使本就比例失調的普通男人更難找到另一半;第五個是輿論導向發(fā)生了偏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全部物化,愛情成了書中、影視劇中才有的稀缺品,經濟學家介入婚戀,成為時代的怪胎。經濟學家勸人婚育,除了令人望而生畏,是起不到任何促進作用的。結婚生育的產出比例這筆賬,不用勞煩經濟學家出手,傻小子也會算這筆賬。

第三,我對全面否定計劃生育政策,高度表示不認同。計劃生育是時代的產物,對于這項政策,要一分為二地看。凡是學過辯證法的人,都知道分析任何事物,都要秉持一分為二的觀點,走極端的非黑即白觀點,往往過猶不及,走入另一個極端?,F(xiàn)在很多地方鼓勵婚育,已有了這種趨勢,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走入另一個極端了。從抓計劃生育到鼓勵生育三胎,這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人頓感滄海桑田,仿佛不是一個時空。中國摘下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帽子,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我覺得是好事。美國和中國的國土差不多,也才三億多人,中國比美國多了十億人口,卻擔憂人少了,這種心理難道不是很奇怪嗎?其實引導輿論導向的,就是那些房地產商和為他們說話的所謂經濟學家,他們的房子賣不出去了,畸形的經濟結構陷入了發(fā)展的瓶頸,這才是擔憂“人口太少”的主因。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chuàng)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shù)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