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_精品久久午夜电影_a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品善_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春節(jié)的7個晚上|東北年俗的生長與消融

小年夜,買了一堆煙花爆竹,帶兒子去河面放掉。梅河匯入輝發(fā)河后已是一條江的身量,冰面闊大空曠,滿目皆白,正是放煙花的絕好舞臺。兒子自然歡呼雀躍。

對在上海長大的孩子,算是他父親的老家——這個叫“梅河口”的小城市所能給的一種“福利”吧。


(相關資料圖)

可是燃放煙花爆竹的人似乎在減少。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就我自己的感覺,在梅河口,似乎現(xiàn)在大部分人家過年時買的鞭炮并不比三十年前多——當然會貴得多,卻與物質(zhì)豐富的進程不太同步。一個顯然的指標,是售賣煙花爆竹的店面越來越少,以至于與老家的中學同學聚會時,席上會有人求問哪里才能買到煙花。即使買了,找到合適的地方燃放,在春節(jié)冬夜突破重重寒冷求一時之樂,也變得益發(fā)困難。放煙花作為一種年關娛樂的地位與神奇魅力,早已淡化了。

放煙花爆竹在春節(jié)習俗中,曾經(jīng)大概算全國最大公約數(shù)。連這也愈發(fā)淡了,可以想見那些更具地域特性的春節(jié)習俗,少不得要接受年歲的考驗與洗禮。

我小時候,1980年代吧,到別人家串門,很多人家里某面墻上有祭拜專用的一塊空間。擺放的物件五花八門,祖宗牌位,神靈畫像……通常香煙繚繞,光線不足,充溢晦暗的神秘感。春節(jié)期間,照例還有供果糕點,講究一點的,糕點都按了紅點。說也奇怪,即使在物質(zhì)那么匱乏的年代,也很少聽說有小孩子偷吃供果的事件。想必是那神秘的威儀,確實深種到了所有人心中。

如今普通人家已經(jīng)少有這樣專門的空間。即使有家中祭拜需求,也都大為克制,甚至近乎敷衍。反正以我所見,作為一種曾經(jīng)相當普遍的習俗,這個祭拜空間是在年歲中慢慢消融了。

有消融就有生長。私人空間消融的,轉而在具有某種公共性的空間生長出來。怪力亂神的需求在薩滿傳統(tǒng)十足的東北是永遠不會真正式微的。河邊山邊,一種曾經(jīng)在特別年代被肅清的名叫“小廟”的微型建筑,從無到有到遍地開花,似乎不過用了十幾年時間。

如果說有一種春節(jié)消耗品在這幾十年中始終在增長,我首先想到的會是黃紙。春節(jié)期間,幾乎每家小商店門口的黃紙都擺成小山,在有些街道兩邊更是顯得壯觀。黃紙經(jīng)過焚燒,在另一個世界就注入了流通體系,灌注了對先人的情義與關心,盛而不衰。然則何以家庭中的祭祀空間會消融,燒紙卻日漸茁壯?恐怕人人心里還是覺得,燒紙送錢更實惠更直接一些。

在這一點上,功利性占據(jù)了主導。誰能不遇到些不順當?shù)氖聝耗??難免會有些狐疑,轉而有了寄托和指望。一位親戚就非常肯定地說,在得了新冠難受幾天后,她忽然想到有兩年沒去給父親燒紙了。掙扎著去燒了些,回家后什么癥狀都當即消失。

各地的年俗,主要分兩種,一是禁忌,二是偏好,遍及娛樂、飲食……諸多領域。

東北的年俗講究正月初一這一天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把“掃帚星”引來,招霉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掃走運氣而破財。 再有正月里不剃頭,會“克死舅舅”。其實也不全是東北風俗,很多北方地區(qū)都有。到今天,目力所及,這些禁忌在有老人的家庭或許還比較嚴格地被遵守,但年輕人的小家小戶,就很難說了。

至于飲食偏好與習俗,就更加如此。街上依舊有賣凍梨凍柿子的,但買回家經(jīng)常沒多大市場。各種經(jīng)典的東北小吃,“粘火勺”“蘇耗子”“粘豆包”之類,早就日常,不再是春節(jié)期間的食物?!皻⒇i菜”曾經(jīng)是傳統(tǒng)東北年夜飯的代表,如今因為隨時能吃到,反而與春節(jié)尤其疏離起來。

與殺豬菜相近境遇的是秧歌。1980年代時,春節(jié)期間最值得期盼的就是秧歌隊的到訪,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但在現(xiàn)在,扭秧歌越來越回歸到一種日常的文藝娛樂項目,在氣候宜人的公園中穩(wěn)定生長,結果是它反而離春節(jié)越來越遠——當然還不至于消失。

東北之外的人,甚至相當多東北本地人,常忽視東北文化風俗元素來源的多元性。東北有自己的悠久文化與歷史,但它卻不存在于當代東北人的大腦里。比如我老家梅河口市,曾經(jīng)是盛京圍場總管衙門治所,類似一個娛樂與自然保護區(qū)功能的機構。從梅河口向南不遠就是柳條邊。向北呢?莫非是一片無人區(qū)嗎?在《帝國之裘》一書中,作者就此提出了疑問,并給出了相反的答案:即使在柳條邊存在的日子里,吉林以北的東北也并非無人之地。

短短一百多年間,東北驟然膨脹,土著與外來者的文化一起融入了當代東北的風俗文化中。融合如此順暢,如今東北文化中一些代表性名詞,已經(jīng)不是每個人都能說出它的來歷。比如嘎拉哈、酸菜白肉……漢族人和朝鮮族人都做自己的辣白菜與冷面,味道近似卻又分明。

東北文化是年輕的,并且仍在繼續(xù)生長。地方特色文化和風俗的消融在中國是普遍現(xiàn)象。只不過,當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域民間保存地域文化的呼聲越來越高之時,多年來經(jīng)濟發(fā)展乏力的東北,卻逐步成為某種“文化落后”的標靶,很少有東北人會為東北地域文化的主體性、獨立性感到擔憂。希望這僅僅是無意識下的無畏,而非無謂吧。

無論如何,總有一些在真實生活中缺乏土壤的年俗會逐步消融,能保留下來的年俗都是生命力強韌的。也有一些新的年俗會生長出來。但新的是不是一定好呢?也不見得。有一種“新年俗”肯定是全國都有的,那就是在年夜飯的桌子上,統(tǒng)統(tǒng)低頭,翻看自己的手機。

海報設計 白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內(nèi)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煙花爆竹

熱門資訊